您好,欢迎进入淄博德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法律法规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1 部分:总则

2018-09-05 08:08:00
1 范围 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使用注意事项。 本部分适用于从事职业卫生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正确使用GBZ/T 300所制定的标准检测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 3 标准检测方法的排序规则 GBZ/T 300中除本部分外,其他部分是按待测物的化学分类进行编号排序的,基本规律是:以金属 及其化合物、无机化学物质、有机化学物质的顺序排列。金属及其化合物以金属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第1 个字母为顺序排列,无机化学物质按元素周期表的顺序排列,有机化学物质按其分类进行排列。 4 标准检测方法的选用 在本标准中,待测物有一个以上标准检测方法时,可根据待测化学物质(简称待测物)的职业接触 限值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状态及浓度等现场检测的需要以及检测实验室的条件,选用其中一个适用 的标准检测方法。认真做好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和检测所需仪器、试剂和设备等的准备工作,以及测试所 用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解吸效率和/或洗脱效率等。 5 空气样品的采集 5.1 空气样品的采集是确保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应该十分重视、认真进行。 5.2 空气采样仪器:空气收集器(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固体吸附剂管和无 泵型收集器等)、空气采样器和空气检测器等的基本技术性能应符合 GB/T 17061 的要求。 5.3 “现场采样按照 GBZ 159 执行”,采集空气样品时,要根据待测物的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所需检 测的相应的接触浓度,见表1。然后按照 GBZ 159 的规定,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采样点、采样对 象、采样时机和采样时间等;对采样全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GBZ/T 300.1—2017 2 表1 职业接触限值与对应的接触(检测)浓度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 最高容许浓度 (MAC) 接触(检测)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 (CTWA) 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 最高浓度 (CM) 5.4 在采集空气样品的同时,应制备样品空白,用来考察和消除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和测定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样品空白的数量要求“每批次样品不少于 2 个样品空白”,同一工作场所、同一待 测物至少制备 2 个样品空白。 5.5 在实际采样时,可以根据检测需要、现场情况(如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和气象条件以及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等)和检测方法的许可,适当调整各标准检测方法中规定的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但 不能超过该空气收集器规定的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的范围,以防止采样效率的降低、采样量过高或过低 等。 5.6 用吸收管检测 CTWA时,采样时间表示为≥15min,适当增加采样时间将有利于 CTWA的检测。应根据 吸收液和待测物的性质以及气象条件等确定实际的采样时间。采样过程中,吸收液的损失不能超过 10%; 若有少量吸收液损失,采样后应加以补充。 5.7 用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采样时,若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较高时,为了避免长时间采样可能发生穿 透,宜采用串联两根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采样,并同时测定。 5.8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采样均应根据空气检测的要求、所用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现场的情况,选用个 体采样或定点采样。检测 CTWA应优先采用个体采样。个体采样时,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在检测对象的 呼吸带内,并尽量接近口鼻部。呼吸带是指以口鼻为球心,半径为 30cm 的前半球区。定点采样时,空 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放在检测对象的呼吸带内。 6 仪器 6.1 标准检测方法的“仪器”一项内容,提供的是“仪器操作参考条件”。检测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 室使用的测定仪器、实验条件和测定需要,参照此操作条件,将测定仪器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后进 行测定。“最佳测定状态”是指能够满足职业卫生测定的要求、给出准确的和稳定的测定结果的仪器状 态,对测定灵敏度的要求则由测定需要来决定。 6.2 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中,检测实验室应优先使用该标准检测方法中的色谱柱,也可使用等 效(即分析性能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色谱柱。根据测定的需要可以选用恒温测定或程序升温测定。 7 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的制备 7.1 制备优良的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是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保证。 7.2 配制准确的标准溶液和标准气是制备优良的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的保证。应优先依次使用国家认 可的标准物质、标准溶液、标准品、色谱纯或优级纯化学物质,并在其有效期内。若没有此类化学物质, 则可以使用纯度≥99%的化学物质,或通过标定确定含量的标准溶液,而且不含影响测定的杂质。 7.3 配制标准溶液和标准气时,应根据配制所用的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使用称量法和注射器配气法, 操作应迅速,避免损失和污染,确保配制的量值准确。使用的注射器应是气密性好的玻璃注射器。配制 的低浓度标准溶液和标准气应临用前配制。用 100mL 注射器配气后,应将注射器垂直放置,并尽快使用。 7.4 制备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时,需要作试剂空白。在实际检测时,标准系列的测定浓度(或含量) 范围可以根据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以及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的线性范围作适当调整。配制标准系 GBZ/T 300.1—2017 3 列的浓度点数,包括试剂空白在内,色谱法为 4 个~7 个,其余方法(包括光谱法等)为 5 个~8 个; 应根据测定的需要、标准曲线的线性情况和测定范围,确定使用的浓度点数。 7.5 本标准要求制备的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或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除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0.99 外,其余测定方法均≥0.999。 8 清洁空气 本标准中所指的“清洁空气”是指不含待测物(即低于方法检出限)和测定干扰物的空气。 9 待测物浓度计算 在计算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时,要根据待测物的职业接触限值和采样方法,按GBZ 159 的规定进行 计算。在计算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前,应将空气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采样现场的气温<5℃ 或>35℃,气压<98.8kPa或>103.4kPa的情况下,一定要将空气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10 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 10.1 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与实验室的测定条件和操作水平有关。本标准中所列的方法性能指标供检测 实验室参考。 10.2 检测实验室在实施工作场所空气检测前,若首次使用该标准检测方法,应进行方法证实,即测试 空气收集器的空白、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和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标准偏差;并由标准偏差计算 出检出限(等于 3 倍标准偏差)、定量下限(等于 10 倍标准偏差)、最低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等。 在测试值和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满足要求后,检测实验室才能进行现场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的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见 GBZ/T 210.4。 10.3 检出限和最低检出浓度是定性指标,主要用于实验室评价标准检测方法的测定性能的指标。定量 下限和最低定量浓度是定量指标,主要用于正确评价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最低检出浓度和最 低定量浓度的值与采样体积有关,本标准均以 15min 采样时间所采空气样品体积来计算的。检测实验室 可以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和采样条件,适当增加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以降低最低检出浓 度和最低定量浓度。在检测报告中应报告检测实验室所达到的最低检出浓度或最低定量浓度等性能指 标,而非本标准所提供的性能指标。 11 溶剂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样品 溶剂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样品可先测定前段吸附剂,若测得量未超过其穿透容量,后段吸附剂可不 用测定。若测得量超过其穿透容量,再测定后段吸附剂,当后段测得的待测物量≤前段的20%时,在计 算检测结果时,应将前后段测得的待测物量相加计算;当后段测得的待测物量>前段的20%时,表示吸 附剂管已穿透,检测结果不能使用。 12 注意个人防护 在本标准涉及的所有操作(包括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操作)中,接触的样品、溶剂、试剂等对身体健 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都应该注意个人防护。